汇锦logo
about us

关于我们

工程业绩 works show

浅谈文化

时间:2023-08-08|作者:hansa


            何为文化?

不同的学科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其中人类学和社会对“文化”的定义更为客观和理性。

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最为经典——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

而随着专家学者们对于文化研究的深入,普遍认为,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文化只讲精神现象及表现形式,包括知识、思想(主要是思维方式)、艺术、道德、风俗、法律等。而马林诺夫斯基将文化结构分解为三个层次:器物层次,也就是生产、生活工具;组织层次,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精神层次,即人的伦理、价值取向等。因此,学界对文化的理解进入广义层面——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亦即“一切凡是与自然状态相对立的都属于文化,非自然的人类活动所创造、活动方式本身”。

人类学解释了“文化是什么”,社会学则明确了文化是一个动态演进过程这一事实。从社会学角度讲,文化是社会共享的成果,是交流的产物。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因此, 文化既具有地域特性和民族特性,又具有时代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文化不断融合产生,不合时宜的旧的文化会逐渐消亡。历经时代跌宕而保留下来的,还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文化,则成为宝贵的文化资源。

 

文化+科技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命题由来已久,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多个政策文件都有所体现。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0000亿元”。将数字创意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文创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字技术将广泛渗透融合到各个领域,这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契机。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商业模式,一般来说有技术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果公司是一种文化加科技的公司,那么在同等的盈利水平下,这家公司的市值要比别的公司大很多。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正确的方向。

文化产业领域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领域是以数字化的技术为主,也可叫做数字文化产业,或者数字出版产业。中国现在市值比较高的公司,大都是以数字文化产业为核心的企业,这种公司正是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要把科技和文化融合起来,以数字为核心,这会是一个平台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会做很大。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从两个相向维度进行理解和认知一是文化对科技创新的软支撑作用。从宏观上涉及科技相关产业的价值观文化、制度文化、协同文化、企业文化战略的内容。从微观上,涉及设计、创意、故事、文化对科技类企业产品的美学提升、价值提升和品牌认知。二是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按照国家对文化建设的二分法原则,从文化事业上,涉及科技力量对文化资源的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精准性的有效提升。从文化产业上,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科技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涉及文化制造装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艺术品等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革新。二是科技革命催生的新兴文化产业业态,包括互联网相关的泛娱乐产业、流媒体音乐等相关文化产业、数字内容产业、VR、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等。

“互联网+”大潮下,“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为传统文化创意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无论是在城市文化底蕴创建过程、文博会展示活动、国家考古挖掘技术还是国家博物馆的科技创新上,“文化+科技”实实在在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一、文化+科技的优势

(一)“文化+科技”,现文物真貌

三星堆考古邀请了数十家考古学发掘和研究机构、科学检测机构、文物保护机构等单位参与发掘工作。运用DNA测试、三维扫描、薄荷醇加固等新范例,为考古提供新的技术指导。2020年9月开始的新一轮三星堆考古使用了大量“黑科技”,图为参与三星堆考古发掘的合作机构研发人员在工作中。这次三星堆考古使用的一整套技术,反映了两个重要的考古理念——保护前置和全面准确提取古代信息。 

11.jpg

 

(二)“文化+科技”,创文化新体验

 2021年9月23日,第十七届文博会再一次印证了“文化+科技”的强大力量。第十七届文博会现场文博会展示区域现场展示了迷你书香亭。它占地不足3平方米,却可容纳352本图书,它采用RFID(射频识别)、网络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正常运行24小时用电量低于5度,还具备实时记录、自助借还、查询定位、远程预约、短信服务、电子支付等功能。

 

22.jpg

 

(三)“文化+科技”,真实还原历史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重新改陈布展,改变了原博物馆的照明布局,还原山河破碎、同胞逝去,中国人民14年奋勇抗战的真实历史,以唤起更多国人的爱国之心、民族尊严、民族责任。“九·一八”历史以“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与东北抗战的14年历史为展览主线,运用明暗对比、以暗衬亮、冷暖交错等沉浸式灯光设计来构建空间,为文物、文献、场景、雕塑、沙盘等陈列内容提供优质的灯光环境与氛围营造,激发观众的共鸣。

 

二、未来的文化科技融合产业的四大产业生态

基于互联网的文化科技生态。

互联网第一代叫连接,从连接人与信息,到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商品,互联网的下一代是什么?是重塑?重塑认知,重塑生活,重塑社会?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互联网文化科技生态布局将进一步展开,包括构建互联网信息传播、互联网娱乐内容、互联网文化生活、互联网文化服务、互联网文化消费等子生态。

 

基于体验经济的文化科技生态。

现代性的工具理性特质,使人越来越远离自然,越来越工具化、机械化。未来人类将迎来体验经济时代,企业将在构建体验经济文化科技融合生态上展开竞争,包括交互体验类文化产品生产,交互体验类硬件设备,交互体验类文化媒介,交互体验类创意服务,交互体验类装备制造等领域。

 

基于教育和学习的文化科技生态。

人类对于知识、对于智慧的恐慌超越了以往任何的时代,使得教育和学习成为了真正的刚需。未来是一个智慧时代。基于教育和学习的文化科技生态将是一片蓝海,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教育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VR、AR教育应用等行业,新型跨界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技能职业化教育、创新型人才教育将飞速发展。

 

基于工业与制造的文化科技生态。

当前,我国一方面要聚焦工业和制造业的底层基础技术研发,夯实中共工业和制造业的底盘。同时,着力迅速扭转创意设计,尤其是工业设计领域的短板,工业设计的未来不再是功能设计,而是审美设计和人性设计,这是未来中国工业和制造业从代工走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的关键所在。

 

三、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趋势

 

如果说传统的文化科技融合的认知更多的基于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提升,新一轮的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无论在融合的广度、深度上都更胜一筹。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作为一项人类科技革命史上划里程碑式的技术革命,对文化领域的颠覆性影响正在向纵深推进,分享经济、粉丝经济、社群经济等正在深刻影响和改造着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流程,颠覆着传统对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边界划分,拓展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边界。

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AR、3D打印,这些新的技术浪潮对文化领域的颠覆性影响已经初露头角,未来必将诞生出许多新兴的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业态。

 

十个主要的发展趋势

娱乐产业的泛娱乐化和IP化。

泛娱乐的核心是基于IP的多领域衍生的粉丝经济,覆盖直播、网红、网络文学、动漫、游戏、影视等领域。泛娱乐产业的出现核心基于数字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数字内容跨媒体传播,IP内容的粉丝粘性和粉丝导流,文化版权的多产业链共生,娱乐消费者的共同生产,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的社交、连接入口的生态支撑等。

 

信息传播的人格化、数据化和智能化。

随着信息传播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个性化传播转型,大量具有粉丝赋能的个人和团队纷纷建立自媒体平台,推动大量具有人格属性的自媒体平台崛起,而且自媒体平台走向更加垂直细分领域发展。

同时,随着信息的海量爆炸,为用户过滤,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个性化推送服务的新媒体平台迅速占领信息资讯市场。其中智能化是利用数字化交付手段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持续优化其服务模式,并为用户带来更多价值。

 

VR、AR等新技术催生新一轮文化体验革命。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交互娱乐引擎开发、互动影视等新的沉浸式技术发展、设备普及和内容创新发展,带来视听感官交互体验带来全面升级,在游戏、影视娱乐、旅游等产业最先爆发,也在向消费购物、教育等产业衍生,必将带来新一轮的文化体验革命。

 

创意设计业兴起新一轮综合系统设计和技术设计浪潮。

设计是将技术与艺术、商业与艺术完美融合的核心环节,是产品与消费者见面的最后一公里。相较于传统的营销,互联网时代的资讯传播成本、通道成本和营销成本大大降低。一旦设计真正能在技术与艺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起用户的痛点共鸣,就能迅速占有市场,这是真正推动设计美学在互联网时代崛起的原因。

当前,创意设计业呈现出几大趋势:

一是创意设计由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设计,从ODM(设计差异化产品),走向OEM(设计定制化产品),OBM(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公司战略(OSM)。

二是创意设计服务不再是基于单个设计师针对产品的个性化设计,而是不同设计工种的协同作战和整合创意设计服务,新的基于共同目标的协同创意和设计服务标准化全流程。

三是创意设计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设计美学生产,而是需要不断与新技术融合,新的技术化设计,如信息设计、智能化设计等对设计领域提出了新的职业化素养要求。

 

移动音视频等内容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将让人类的时间和注意力逐渐碎片化,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本质区别在于用户使用和消费场景的转换。伴随着80、90、00后这些互联网一代的主流娱乐消费群体的崛起,阅读习惯逐渐从文字阅读向声音、视觉阅读转型,基于移动互联的短视频、音频行业迅速崛起。

未来,移动音视频将继续爆发式发展,但会走向深度垂直领域,创意能力和制作水准成为生死线。不仅追求流量,必须有下沉到行业的盈利能力,除广告外,内容电商将是主要的盈利模式之一。

 

新技术带来了新一轮的教育和学习革命。

新技术颠覆传统认知,改造着社会、商业、社交逻辑,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对适应这个时代的知识渴望和生存焦虑,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学科体系正在接受挑战,没有围墙的学校正在形成,教育行业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一是在线教育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有效解决了教育公平的问题。

二是终生学习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创新教育方兴未艾。

 

网络文化内容生产由UCG(用户生产内容)向PGC(专业生产内容)和PUGC(专业和用户共同生产内容)发展。

互联网带来了文化内容生产模式的根本性变化,由传统的专业文化生产机构生产内容,受众消费内容,到大众生产内容和共享的转变。前一轮的互联网主要是社交连接,内容生产者重要是普通的互联网用户,即UCG模式。

下一轮的互联网将向垂直纵深领域延伸,更加注重专业细分领域的内容生产和粉丝连接,将产生更多的PGC和PUGC的内容生产模式,专业化内容生产不仅满足浅层次的社交需要,将更多满足自我价值实现和建立权威的需要。

 

传统的文化事业和公共服务内容进入文化消费领域。

随着消费社会的崛起,大众文化接受的方式将进一步向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延伸。展览展示、文创产品设计、数字授权、公共教育等新兴模式推着这些文化资源进入了大众文化消费圈层,既实现文化内容的广泛传播,也获得了良好的商业回报。未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界限将进一步打通,文化事业单位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丰富的文化内容素材和资源。

 

产品制造数字化和3D打印技术将带来文化制造的创客革命。

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在一起而引发的一场制造业革命。创业者将使用开源设计和3D打印,将制造业搬上自家桌面。在这个定制制造、“自己动手”设计产品、创新的时代,数以百万计发明家和爱好者的集体潜力即将喷薄而出,全球制造业将由此而掀开新的一页。

在文化制造领域,这场创客革命也同样势不可挡,文化创客将利用3D打印和智能制造技术生产自己所需的文化类设备、文化生活服务类产品等。

 

分享经济催生许多新兴的泛文化生活服务产业。

 分享经济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分享经济强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over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费”(Value Unused is Waste)。

在共享经济下,固定资产和个人技能先实现分享。目前,国内的出现了住宿分享服务,如Airbnb空中食宿,途家等;出行分享服务,以滴滴打车、摩拜单车为代表;知识分享服务,以在行、分答为代表;医疗健康分享服务,如春雨医生等,这些分享经济的新商业正在重新定义传统的住宿文化、出行文化、骑行文化、知识价值文化和医疗健康文化。未来,将有更多的内容将被分享。

 

四、应对策略

数字化时代给文化产业和科技融合整体带来新的发展趋势,那么我们如何做来应对这个变化。

方法一:三种力量的聚合。就是文化加科技、加管理。或者用更具体的做法来说,叫做以文化的表达作为目标,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作为一种手段。加上企业经营管理作为融合提升的关键要素,这是三种力量。今天的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里面不是一种简单的科技,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段。科技和艺术之间已经分不出是艺术影响技术,还是技术影响艺术。

方法二:三位一体的模式。第一个要素:以企业为主体。第二,内容为王。只有内容为王,才具有持续的消费者。第三,商业模式为本。要把它落实在一个一个具体的商业模式上面。具体来说就是以企业为主体,来创新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模式,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一个文化企业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一个产品是不是能卖钱,而在于其能力是不是具有可持续性。

方法三:突出重点技术。要通过文化科技融合带来提升产业价值的时候,需要关注的核心领域和核心方法,将科技作为竞争力要素和深化娱乐体验的软件技术领域。

方法四:不断形成跨界融合。时尚电子产品,特别是智能手机一定是一个跨界的平台。数字内容的体验,植入式的广告成为一项专业业务。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的影视作品和舞台表演,以及数字化营销利用微电影等都是跨界的新成果。今后的微电影是很人文、娱乐化、很小众的东西。不是传统的表达一个观念,这个东西形成了新的跨界的。

方法五:我们要站在对手和竞争者的视角。数字出版是一种趋势,也是一个挑战。对传统文化产业要转换角度,不能再用过去的视角。比如说现在从数字出版角度来说,纸质媒体要转型需要满足六个条件。第一,要有海量的内容,内容非常多。第二,海量的内容还要专业化,第三,内容还要是前沿的、很新的。第四,当面对消费者的时候还要把它细分。第五,还要能够有支付手段,别人下载你的内容的时候你还要有支付手段。第六,还要有自己独特竞争力的要素。今天要用新媒体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才能拯救传统的出版业和实现转型。

 

“文化+科技”是互联网时代下创新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科技助力,让文化“活”起来。利用好科学技术,同样能够助力加大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巍峨耸立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厦。随着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将更加丰富,精神面貌获得深刻改变,精神力量显著增强。


上一篇: 广州(国际)演艺设备、智能声光产品技术展览会 GET Show
下一篇: 江津丨汇锦丨经济丨资讯丨新闻